从张江校区的开放实验室起步,到如今在邯郸校区拥有近200平方米的创新空间,电子创客社团(EGA)用十年书写了从兴趣出发、以实践为魂的科创故事。“电创社是开放平台,让社员的想法变成现实。”现任社长、202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陈豪说。
今年8月,学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斩获十年来的最好成绩——一支队伍获国赛一等奖,四支队伍获国赛二等奖。 “从2021年只有3支参赛队伍,到今年举办校赛选出几支队伍,我们见证了科创氛围的质变。”作为电子创客社团最早的社长之一、2024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安回忆,社团从最初“想让同学们觉得自己的专业有趣”,进化到现在“‘玩’出了名堂”。
2015年,“早年张江校区的同学们业余生活单调,只能泡在寝室或图书馆。”社团创始指导老师、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副教授林青当时的最大心愿就是让同学们的课余过得更富新意。于是,一个名为“电子创客”的社团应运而生。“学校和学院非常支持,给了100多平方米的开放实验室。”林青介绍,实验室配备了3D打印机、电子积木、智能家居等设备,同学们自由地来“玩”创意,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起来。
社团最早的项目包括3D建模、印刷电路制作、蓝牙音箱制作等。“我们还做过一个很酷的‘摇摇灯’——把灯珠放在自行车辐条上,骑起来就能显示动态图案。”这些项目让社员们发现,“原来专业是如此有趣”。
2020年,电子创客社团迁回邯郸校区,“视野一下子打开了”,不少电子工程、电子信息甚至经院、管院的学生加入,跨学科融合成为社团的新特色。具备不同特长和专业背景的同学在这里碰撞出创意的火花: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编写代码,电子工程的同学设计电路,艺术特长的同学负责外观设计……同学们在社团中各尽所能,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自然形成。
创新是电子创客社团的血脉与灵魂,核心文化是“恪守实践精神,传递兴趣火种”。陈豪介绍,现设技术培训部、运维宣传部和活动策划部,“三个部门完全打通”,社员们通过“科创项目”申报创意想法,通过审核就能获得1-2个学期的孵化时间,通过结项后报销该项目的全部成本。
今年,电子创客社团入选中央科协“大学生科技社团支持计划”,将继续帮助社员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探索个人兴趣与产业资源结合的创新路径。
通讯员 曾繁天 柳 思 姜明辰 江蕴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