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天气有点怪。
乱套的天气让气象科普走进更多人的视线,“中国气象爱好者”(简称“中气爱”)正是其中之一。这个由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学子担任联合主创的团队,打造出以气象和整个地球科学等领域内容为核心特色的科普传播矩阵,覆盖微信、微博、B站、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完成从线上兴趣社群到专业科普品牌的蜕变。通过“中国气象爱好者”“中气爱怎么说”“科普航”三个账号,在全平台收获近3000万粉丝。
建设专业科普品牌
“科普航”账号近日发布了一条名为《气候乱套了接下来会更乱吗?》的视频,仅抖音平台点赞量就突破96万,播放量超过5500万。
作为以气象、地学领域内容为特色的科普团队,“中气爱”目前为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大使,还是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员,团队成员以理工科大学生为主。
“中气爱”联合主创、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23级直博生傅正航介绍,及时回应大众关切,是“中气爱”吸粉的重要原因。从确定选题、选定素材,到撰写文案、制作视频,从五年前加入“中气爱”后,傅正航已练就最快三小时“丝滑”出稿的能力。
冷知识成为热梗
“有趣、有料、独到、专业”是团队追求的目标。傅正航说,“我们特别注意学术语言、业务语言和媒体语言之间的区别,争取把三者融合,形成既科学、又有趣的科普语言。”
在介绍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引发的高温时,他们想到一个相对贴切的比喻——“空调外机”。为表达处于临界的混合型降水状态(如雨、雨夹雪、冰粒、霰等),选择用“各种东西”一词指代,被很多网友熟知。在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来时,将“摩羯”的整个“生命史”做成故事合集,获得1.2亿播放,涨粉20万。
科研与科普互相反哺
作为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卓博计划”直博生,傅正航认为,在本科期间,丰富的野外实践机会(如出海科考、前往冰岛科考、在西北上课以及参与交流访学等),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科普的过程中产生科研灵感,在科研的过程中实现对科普的反哺。自他加入“中气爱”团队后,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了“台风群发”“热浪”两个课题,部分成果已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和《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
团队成员中,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20级博士生梁涵洲高中时便是“台风论坛”常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25级本科生郭曜弘高中时期就曾实地“追风”,在大学将热爱延续为专业方向。
本报记者 汪蒙琪 章佩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