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8月带着新作《唐诗文本与文献研究十讲》到上海书展时,去年积40余年心力而成的《唐五代诗全编》在此首发的盛大场景还历历在目。一年里,他从未停止对这套“等身”巨作的修订工作,光华楼27层他办公室的灯光还是要到深夜11点半才将歇。
对他而言,读书早已成为一件随时随地的事情,“什么都读”,读书是看世界的方法,于是无所谓身处何地,无所谓学科门类。
“读书分两个阶段,一个是自学,一个是到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以后”
陈尚君青年时期的读书经历非常特殊。作为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从农场被推荐到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念书。他的读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自学,一个是到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以后。
到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之前,陈尚君在江苏南通海门的一个农场当知青。最幸运的是,和南通一批最好的中学的高中生分在了一起,跟着他们读了很多书。另一方面,他也如饥似渴地搜寻各种书来读,去书店买、去邮局订阅,这些他都做过。
自学期间的读书没有什么规范体制,什么书都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鲁迅全集》以及马列著作等等,可能有10来种书。以至于刚到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时,他不知道大学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大学是分学科设置的。
他第一次到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是1966年10月,住在西藏南路最南边的一个中学。记得是坐着一辆有轨电车,慢慢地从上海最南端一直开到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那年他14岁。
第二次到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已经是1977年3月1日,这个日期他记得很准确。从家乡南通坐船到上海的十六铺码头,乘55路车到五角场,从正校门走进来到4号楼报到,已经是傍晚五六点了。从此再没有离开。
和研究生同学相比,陈尚君起步比较晚,所以尽可能多看各种书。
陈允吉、朱东润等几位先生对他影响很大。
今年第九期的《书城》杂志,有他一篇名叫《我留心<全唐诗>辑佚的起点》的文章,写的是在1979年4、5月,他发现一位南京师大前辈的著作中有一些问题,就写成一段文字请王运熙先生转交过去,这其实是他写的第一篇与专业有关的文章。老先生看过以后说他提的都很好,还给他回了信。王运熙先生说对方已经接受了你的意见,文章虽已达到可以发表的水平,还是不发表为宜。
“读书绝对没有学科的界限,始终没有”
陈尚君专做唐代研究,不是按照文史哲的学科划分来做,而是唐代所有的文献都涉及、所有的问题都会谈到。他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希望能透过多个层次来理解社会、理解人生、理解作品,这一点也受到他老师的影响。
最好的学问是有中国学问的根砥、格局,有西方学问的方法、科学,尽可能精微准确地研究问题,将中西两方面的长处结合起来。
中国传统的学问分为经史子集,是服务于维持现有的社会秩序,它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对古代典籍的解读。西方的方法强调穷尽万物,对于唐诗文献,他想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穷尽”的工作。
他校录一首唐诗,不在于它写得好坏,而是在于它是唐代人写的,这样呈现唐诗的真实面貌。他觉得唐代社会和现在社会有很多“一样”的感觉。
“只要存在过的版本,就应该看过了”
陈尚君在光华楼27层的办公室里办公。屋内堆满了书籍资料,书架间仅容一人侧身通过。
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周围的几个书店他现在还经常去,一般不网购书,有时候买书的兴趣太多,到线下买可以限制一点欲望。
最多的阅读机会是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工作和日本访问期间。早稻田大学的各个图书馆,香港、台湾几个大的学校图书馆里的书他基本都看过一遍,而且是“复制(式)”地看。
读书已经不是有和无的问题,而是讲究善本,以唐宋的文本为主要依据。
最近看的书也很多。有不少书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看,但同时也有兴趣读各种各样的书。读这些书能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世界格局为何如此,能清醒地知道世界万物之是非,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是很重要的。
“人生无论如何保持系统读书的习惯”
学术的精致化始终是陈尚君追求的方向,这就必须讲究文本。数据库也是,比方说《旧唐书》里提到多少次李白,现在的古籍全文检索把所有的“李白”都罗列出来,但“桃红李白”也搜出来了。
另外李白又叫“李翰林”“李青莲”“李谪仙”,它就搜不出来了。传统的手工编制的工具书在这些方面都有分类,它是完整而精密的,到目前为止还不是所谓古籍全文检索能取代的,新技术只是一种补充。
刚进校的大学生们过去为了考试接受了大量的标准答案,但在社会或者人生之中没有简单的“标准答案”,无论如何还是要保持系统读完几本书的经历。其实读书是一件很快活的事。
唐诗读一遍很愉快,读十遍就未必了。做学问有时就是件很“无聊”的事情。他先前花了极大的精力校订杜甫的诗,最近通校过一遍,还是有一两个显然的误字,不这样把每一个字核实过去,就发现不了这个误字。
很多事情能够做成,贵在多坚持一下。
实习记者 王 越
实习记者 莫小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