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中理解马克思主义

作者: 祁涛摄影: 视频: 来源:《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校报发布时间:2025-05-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也是哲学方向的必修课,所以选课人数比较多。我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同学们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这门课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从思想史和哲学史的角度,帮助同学们较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同西方哲学传统(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同时能将其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哲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并进一步衔接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二是在哲学存在论的维度上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同学们能够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走向唯物史观的过程,在自己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理解唯物史观,形成唯物史观的立场。

选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文简称《1844手稿》)作为课程的核心文本是经过多次试错的结果。《1844手稿》兼顾了经典,又与当代的前沿问题相结合,既能为同学提供阅读经典文本的训练,同时也让同学们始终在当代的意识和思考当中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困难的事情是如何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我分三个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安排助教在同学展示前与每位同学交流。我也会针对同学的准备预先提两个示范性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问题提前阅读材料。第二是在课上,着重地看同学的思考到达了怎样的层次,而不是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第三是聚焦于《1844手稿》的文本内部。

可以将3学分的《马哲史》课程看成是一条叙述性的长河,而《1844手稿》是在一个时间点停下来,并深入地向下挖掘文本。这一横一纵的视角基本上构成同学们理解马哲史、找到自己问题的视野。

 祁 涛(哲学学院副教授)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