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2021年9月开始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受一位导师的启发,经原著阅读、心委培训、教学实践与问卷调查,收获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知识。
情绪和心理具有客观性,这源于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在马克思看来,人不仅有自然需要,也有社会需要。情绪和心理具有主观性,正如同样是面对考试,同学们会产生“焦虑担忧”“悲观消沉”“积极准备”“信心满满”等情绪和反应。
实践对于改善情绪和心理至关重要。“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人在实践中才能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由此改善自身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即改善情绪和心理。另一方面,人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人通过实践认识客观世界,继而根据主观世界现实地改造客观世界,从而确证自身的价值和主体性。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情绪和心理同样会得到改善。
孙昊鹏(2021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