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基础医学教育的摇篮到全球顶尖医学人才的孵化器,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大学上海医学院始终走在创新前沿。2020年,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上医基础医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培养成为为国担当,能承担科技创新、科教兴国重任的掌握未来的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上医人。
五年磨砺,今朝亮剑——2025年即将毕业的首批基础医学强基计划学子中,75%为直博生,100%投身免疫微生物、心血管、神经科学和代谢性疾病等国家重点领域。这群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上医青年如何从课堂走向实验室,从疾病机制解码到科研难题攻坚?答案藏在基础医学强基计划的每一步探索中。
以问题为导向,读有用的书
“我们的所有课程体系设置都聚焦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吕鸣芳这样说,“要让学生了解生理稳态维持、致病机制和干预策略,才能在将来做出有用的研究。”
整合式课程使用的教材之一
在基础医学强基计划的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由一系列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组成,包含“正常人体形态与功能学” “人体分子和细胞”“神经系统疾病基础”“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等,循序渐进地按照从分子到细胞、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进行整合式教学。
杨云龙正在给学生上课
整合式课程压缩了学习的时间,留给了学生思考和成长的空间。在基础医学院教授杨云龙的授课PPT上,几乎每一页的下方都会标注插图来源文献,或是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课程不是简单罗列知识点,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深度思考。”
何睿在课程中组织学生讨论研究文献
在荣誉课程中,学生们能进一步探索基础课程知识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甚至能发现对已有结论的挑战。“学生不能只会看书和考试,而是要用逻辑思维构建知识体系框架,成为能解决问题的人才。”荣誉课程“免疫学基础与临床应用”负责人、基础医学院教授何睿说。
“科学家”的种子,从实验室中发芽
培养 “医学科学家”始终是基础医学强基计划种种举措的核心关键词。“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医学科学家,基础的内容必须扎实,就得从头到尾地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严钰锋这样说道。在强基学子的培养方案中,约1/3的必修课程为实验课。在医学生基础实验以外,基础医学强基计划的学生还会接触到进阶实验课程,如一系列动物行为学相关实验、基因工程实验、细胞培养、医学组织透明化三维成像技术等内容。
“这些进阶的课程不仅对教师要求高,对各类设备、实验环境的要求也很高。”严钰锋介绍到,考虑到实验教学的种种需求,学校打造了国内顶尖的实验教学平台,还定制了许多专门的设备。专业的细胞房、功能学实验操作台、电子显微镜,让实验室的课堂与真实的科研场景重叠在了一起。
小班化的实验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关注,学生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在教师们的耐心指导下,转化成科学问题。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申请的科创项目,从实验课中萌芽。“我们是按照科学家的标准来培养学生。” 严钰锋表示,实验教学的初衷便是培养学生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科研能力。
如果说实验课堂是孕育科研热情的温床,那么专业导师们的实验室则将学生托举到更高处,在学科前沿俯瞰广阔世界。在每年定期组织的专业导师-强基学生面对面活动中,导师们会用最简练和通俗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而学生们则有充分机会与更多导师近距离交流。在选定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之前,学生可以在不同导师的指导下大胆尝试,申请“正谊学者”“卿枫学者”“望道计划”等本科生科创项目,经历从申请项目、汇报项目进展、写项目结题报告等一系列完整流程,极大地锻炼科创能力。
专业导师-强基学生面对面活动
2020级基础医学(强基计划)本科生李逸心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兼具防治效果的广谱HPV药物的探索,她申请的课题“人天然胶原抗病毒功能区的发现及其抗HPV功能及机制研究” 课题获得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期望能探索兼具预防与治疗效果的HPV侵入抑制剂,为后续疫苗及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除了实验课程以外,所有强基学子都会进入三个不同课题组的实验室轮转,每个实验室轮转期为十周。在这三十周里,学生能实地了解不同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转换不同研究视角与思路,碰撞出新的科学火花;同时,学生也能感受不同导师的带教风格,为自己未来研究生阶段做好准备。
2020级基础医学(强基计划)本科生蔡奕恒在实验室轮转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如今,他已在免疫学系教授何睿的课题组提前开展研究生阶段的课题。 “申请课题、发表论文只是研究的一部分,最关键是培养学生怎样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回答科学问题。” 吕鸣芳说。
把决定权交给学生,走出“象牙塔”看世界
“对强基计划的学生,我们并没有设置特别高的绩点考核要求”,吕鸣芳这样说,“希望学生能多一点时间,可以多走、多看、多思考。”课堂之外,留白时间赋予了学生更多可能。在基础医学强基计划的培养方案中,第八学期(编者注:基础医学培养方案共十学期)没有设置任何必修课程或其他任务,而是把决定权交给学生自己。
学生在静安区中心医院实习
为了让学生有国际化的视野,基础医学院院长、教授雷群英带领专业教师队伍前往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与十余所亚洲院校的医学相关院系进行深入考察交流。“每一所院校都有不同特质的办学理念,我希望学生们可以放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接触到不同的特质,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成长,成为勇于创新,拥抱不确定性的复合型人才。” 抱着这样的想法,雷群英牵头促成了基础医学强基计划专业对口的海外交流项目。目前已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香港科技大学等国际院所平台建立深度合作。校院二级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海外交流资源:学生既可以申请学校组织校级海外交流项目,前往海外院校学习、修读学分;也可以从学院提供的清单中联系自己感兴趣方向的海内外导师,前往对应导师的课题组和实验室学习。
薛羽珊在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实习
2020级基础医学(强基计划)本科生薛羽珊在去年前往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实习:“我从一个科研小白逐步成长,不仅掌握了多项实验技术,也在科研思维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她在两边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了自己的毕业设计。
基础医学教育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学生论坛合影
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学校汇集海内外资源,广泛邀请学界前沿专家,举办讲座、论坛,以各种形式为学生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去年5月的基础医学教育与研究国际研讨会上,还特别设置了学生论坛环节,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学生与强基学子们一起研讨科研成果,交流创新思维。
“基础医学强基计划的学生们就是未来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苗子,国家和教育部给予了厚望。我希望和全院的老师们共同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胸怀祖国的国际化人才,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不断向外学习,把新的想法和技术带回来,为国效力。” 雷群英说。
有温度的教育教学,培育基础医学拔尖人才
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大学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专业素养、国际视野”五大要素也始终贯穿基础医学强基计划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而其背后是一批基础医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各类领军人才的共同努力。这批教师中,含两院院士3名,国家高水平高层次人才项目获得者60余名;专任教师92%具有博士学位,80%拥有海外经历。出于对教学的热情和人才培养的使命感,他们聚集在一起,向共同的目标前进,这群“医学园丁”始终相信: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灌输,而是一群人影响另一群人。
“院长午餐会”赠书合影
从教多年,“与学生一起成长”是雷群英对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勉励。在基础医学院“院长午餐会”活动上,雷群英亲切地自称为学生们的“学姐”:“我们这些老师都是过来人,可以给学生很多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和指导,也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找到教育教学提升的空间。我们希望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成长体验。”交流之余,教师们精心挑选了一批涵盖医学人文、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书籍,在午餐会上赠予参会学生。“我们要建立学生的流动图书馆,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人文情怀。”雷群英说道。
基础医学院教授刘琼参加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上海市特等奖、全国二等奖
教学相长,学生的声音被听见、被重视,最终又反哺于教学。近五年来,基础医学相关专业教师获92项教学比赛奖项,其中国家级获奖15项,省部级9项;共完成教学改革研究课题84项,发表教学论文50余篇。他们不仅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更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大学的第一要务是教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汤其群在去年获全国模范教师时这样说。在夜深人静时,那些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双手,正在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那些破解过卡脖子难题的大脑,正为学生设计着下个月的科研训练方案。
汤其群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五载春秋悉心浇灌,基础医学强基计划的沃土上,一批青年学子正以蓬勃姿态迈向科学前沿。在这批毕业生中,有人即将探索免疫学,用科研守护人群健康;有人投身病原微生物研究,筑牢公共卫生防线;更有学子跨入生物医学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等院所平台的前沿交叉学科,从基础医学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探索生命科学的无限可能。 “未来,希望我们培养的人才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根发芽,引领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雷群英说。
从实验室到临床转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创新,基础医学强基计划毕业生的多元发展路径正勾勒出新一代医学科研人的群像。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既要攀登学术高峰,更要解决实际问题,即将赴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直博攻读神经科学与转化的2020级基础医学(强基计划)本科生杨婉琪道出同窗心声。用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强烈的科研使命感,带着解决难题的志向再次出发,这是基础医学强基计划学子写下的毕业答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