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与德行

作者: 陈特摄影: 视频: 来源:《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校报发布时间:2025-03-13

富贵是值得追求的吗?孔子读书求学是为了追求富贵吗?

《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富贵”。“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显示孔子对富贵持一种积极的追求态度,认为“可求”的财富哪怕做相对低贱的职业也值得去赚取。然而,现实的复杂性使得孔子思考,富贵是可以求得的吗?正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在追求财富时往往会受到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往往“天不遂人愿”。深刻明白这个道理的孔子却并没有停止进取的步伐,而是给自己和学生留出一条退路,“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富贵不可求得,那便听从自己的内心。

孔子所好,是仁与德。他理想中的政治秩序,是有德行之人居治理之上位,在正确的位置为民造福;但若无法有相应之位,仅为普通人,则应当“言必信,行必果”。这就为所有人指明了内在的必由之路——修身立德。“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只要心灵指向德行,就不会再“忧”,因为应当把握的已经把握住,剩下无法把握的也不值得忧虑了。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的富贵观表达了一种亲切的开解、耐心的引导:既要顺应“仁”与“道”的指引,积极追求可求之“富”,又要在“求不得”时学会自处。而对“仁”与“道”的领悟,并不来自某些外在的独断之论,恰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不断打交道时逐渐体悟。“富贵”与“德行”并不是非此即彼之关系,正是在追求“人之所欲”的“富与贵”的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此即“德行”之落实。

孟子亲切体会了孔子的教诲,他进一步指出,世界上有“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者,追求“富贵”本身无关对错,关键在于获取的方式与心态。当受到命运眷顾成为富贵之人时,“富而好礼”;当无法求得“富贵”时,也应淡然处世,不妨“贫而乐”。

《论语》之所以是一部经典,就在于其中蕴藏的思想与洞见,在今日仍能不断启迪人心。

 

陈 特(中文系副教授)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