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使命。为更好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大学把2024年作为“教育教学质量年”,着力提升“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能力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举全校之力加快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教务处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检查,展示学科专业本科教育教学风采。
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大学基础医学院,其前身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始建于1955年4月,是我国最早开展基础医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机构之一。学院汇聚了一批我国基础医学领域的奠基人和先驱,并为国内外培育了众多基础医学领域的杰出教师和学术领军人物,对我国医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医学教育的根基,基础医学院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以“培养具有领袖气质、国际视野、科学素养、人文情怀的医科领军人才”为己任,不断追求卓越,引领医学教育的新风尚。
目前,基础医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生物学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及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神经生物学、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学院设有基础医学(五年制)和法医学(五年制)两个本科专业。2017年,基础医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上海医学院,包括基础医学院,成为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并被纳入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序列。基础医学专业和法医学专业分别于2019年和2022年被教育部认定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五轮学科评估(2020-2022年)中,基础医学学科跻身全国顶尖学科之列。
一、一流师资队伍促进人才培养
学院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各类领军人才为代表的卓越师资队伍,包括院士3名、国家高层次人才32名、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30余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8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87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110人,均参与本科生培养,包括专业课授课及科创项目指导。学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引育并举,引进留学归国人才与自身培养的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引导、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学院通过教学发展分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发展需求调研,并以此制定实施基础医学教师能力导师制培养方案,帮助青年教师适应教学环境,强化教学责任意识,协助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投身教学研究和项目改革。近年来学院教师累积发表教学论文53篇;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并获奖90余项,其中国家级获奖15项,省部级9项。
二、一流学科建设助力本科教学
基础医学学科通过整合建设,形成了以神经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理学、医学形态学四大“学科群”为基础,脑科学研究院、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等重要基地为支撑的发展体系。同时大力推进学科增长点建设,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科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其中神经科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理学、药理学四个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通过科研实践,创新培养,将基础医学的优秀人才打造成未来能够担当重任的医学科学家。
为了更好地建设一流学科、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学院着力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前沿创新中心,其中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仅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实验课程教学,还作为本科生课外科创的实践基地,对担任各类本科生科创项目导师、新生导师、专业导师等给予绩效保障。学院的人体科学馆,病理标本博物馆,临床应用解剖中心和多个公共技术平台,包括分子与生化研究平台,细胞功能研究平台,组织器官功能研究平台,模式生物与行为学研究平台和应用性研究平台均服务于一线教学需要、科研需要。
三、持续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
基础医学院承担了基础医学、法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等8个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医学学科教学,年均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数量250余门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4门,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本学院针对基础医学专业,融合整合教学、PBL教学以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推进医学基础核心课程体系的革新。此举旨在突破传统以学科为界限的课程设置,转而以人体器官系统为核心线索,将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构建起一套系统化的综合课程体系。该体系涵盖了《神经系统疾病基础》、《循环血液系统疾病基础》、《呼吸系统疾病基础》、《消化系统疾病基础》、《泌尿系统疾病基础》以及《内分泌生殖系统疾病基础》六门课程,目前已历经四轮教学周期,并持续进行调整与优化。
此外,学院还特别设立了基础医学专业的“本科荣誉项目”,旨在为有志于深入研究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条优化的学术发展路径,并强化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目前,该项目已开设了七门荣誉课程,包括《脑科学前沿》、《医学微生物探秘》、《寄生虫感染的原理与实践》、《生物医学信息学》、《免疫学基础与临床应用》、《代谢分子医学与疾病》以及《解码疾病的医学遗传学原理》。
导师面对面活动
四、着力建设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020年基础医学专业纳入教育部“强基计划”招生,同年9月基础医学院进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成为“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院对基础医学拔尖学生进行专业课小班化培养和管理,开设大学分、研讨性、实践性、闯关式的课程,通过荣誉课程和科研项目等多维度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科研志趣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目前,基础医学强基计划已招生128人,首批2025年即将毕业的18名学生中14名学生选择在基础医学领域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本和以全方位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根据基础医学专业的特点,结合学校“2+X”培养模式,构建“全程导师制-课程体系改革-科技创新中心-实践创新论坛”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机制,对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及教育培养体系进行了改革与优化:1.早期接触优秀科研工作者,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2.优化大类基础课程,夯实数理基础;3.基础医学阶段全面实施整合式教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4.加强实验教学,增加新的实验技术和自主设计的实验;5.开设荣誉课程,促进本研衔接;6.鼓励和推动联合培养,开拓国际视野;7.搭建高质量学生-导师交流平台,通过组织“科学人文论坛”、“基医师生云沙龙”及“导师面对面”等活动,增进学生对我院导师的了解,使其尽早接触科研实践活动。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五、全力支持学生创新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研实践,学院导师不仅指导学生参与校级各类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项目,学院还自2008年起设立了医学生本科生科创“正谊学者”项目,充分发挥基础医学院师资力量强、学术氛围浓的优势,依托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激发医学生在医学科研实践中,培养科学创新意识、提升科研实践能力、厚植科研素养。十多年来,该项目已成为医学院基础和临床专业医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孵育平台。近年来,基础医学管理和指导的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一百四十余项,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分别在2023和2024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参加101计划拔尖学生创新论坛
六、积极推进国际化培养
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培养,通过举办国际基础医学教育与科研论坛,邀请国外不同领域造诣深厚的教授、国内外顶级杂志主编举办讲座,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院还设立了本科生国际交流学习项目,目前已与多所亚洲一流学府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让学生能通过该学习项目,有机会了解国外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并在国际优秀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基础医学教育与科研论坛学生交流
优秀学生代表感言
基础医学院2018级黄文俊
(基础医学专业2023届本科生,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微生物系博士在读)
回顾本科经历,我深感收获满满,不仅遇到了形形色色、帮助我甚多的老师与同学们,更掌握了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段旅程定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本科基础医学专业的求学之旅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学知识的浩瀚与魅力。这段旅程,不仅让我对基础医学、对人体的奥秘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也曾记得在临床实习期间,静安区中心医院的各位带教老师带领我们了解了目前临床上所能遇到的各种常见疾病。他们不仅传授给我们专业知识,更以身作则,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名有温度、有责任感的医者。虽然我无法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但在这期间所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相结合,更好地体会到基础科研研究对临床应用的推动作用。
基础医学院2015级李光宇
(法医学专业2021届本科生,浙江省选调生,现在宁波市纪委市监委工作)
在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在上医求学的五年,是我永远怀念的五年。从通识教育到基础医学课程,从临床医学课程到法医学课程,从临床专业实习到法医学专业实习,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在授课老师们身上学到了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优秀品格和医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在法医学专业课程上,老师们更是言传身教,以对待解剖取材的认真、检验分析的严谨,培养了我敬畏生命、严谨求实的人生态度。回首这五年,我最想感谢我的辅导员王川老师。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学生工作上,他都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期末复习时,他会给我们准备小零食和我们聊天,缓解我们的焦虑;班级活动中,他总是带头参与,把班级同学紧紧团结在一起;日常生活里,他总会找时间和我们交流,当我们的倾诉对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五载上医求学经历,让我对院训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未来在工作岗位上,我将时时以此自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基础医学院2020级李逸心
(基础医学专业“强基计划”2025届本科生在读,获得推免将攻读本校基础医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获得者)
作为马上就要毕业的第一届基础医学强基的学生,回顾自己的本科时光,是一首在挑战中“苦中作乐”的乐章。
在本科的前三年,挑战主要来源于各类给强基学生新开的整合式课程。在不同教材来回翻阅查找,让我对每一个器官部位从结构到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及对应的用药都了解的非常清楚,也为后续学习临床课程、临床实习打下了基础。
本科的第四年主要的挑战在于临床课程和临床实习。对于基础医学的学生而言,需要兼顾实验和临床的平衡。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在心内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心肺复苏救活了一位奶奶。我想,医学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修补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而临床无疑是最直接面对生命的场所。半年的实习经验,会让每一个学生重新审视医学科研的方向和意义。
穿插在本科全程的科研任务,也是不小的挑战。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陆路老师和团队里的所有人,特别是我的两位师兄,一直无私地引导我从一张白纸天马行空地探索实验方向,脚踏实地地学习实验技巧,支持我去参加各类科研课题的比赛与交流,见识到了许多优秀的同龄人和她们的科研思路。同时,我还特别想感谢程训佳老师,在我提出一个天马行空、没有实验基础的创新点时,事无巨细地从科研到细节,连夜指导我们团队在一天内打磨出了一份合格的申请书,最终和吴旸老师一同指导、鼓励我们进入了国家级的比赛。科研的路必定不是一帆风顺,但一想到学校里各位老师作为榜样的奋斗和拼搏,想到医院里遇到的各位患者的无助,路上的困难就化为了动力。
路总是自己走的,自我进步的路上困难重重。但很幸运,在学校里充满着老师们的支持、帮助与鼓励,回想各种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希望我们都可以成长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