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使命。为更好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大学把2024年作为“教育教学质量年”,着力提升“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能力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举全校之力加快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教务处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检查,展示学科专业本科教育教学风采。
历史学系是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大学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1925年正式建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科力量大大增强,形成了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专业方向。1981年,“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世界上古史、中古史”3个学科点被评为国家首批博士点。1994年,历史学系获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7年,成为国内首批5家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史学积淀深厚,历代学人塑造了历史学系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学术传统,以开拓性、创新性的学术贡献厚积起学科声誉。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周予同、陈守实、耿淡如、顾颉刚、陈仁炳、王造时、谭其骧、胡厚宣、蔡尚思、杨宽、章巽、田汝康等都曾长期在系中任教,培养了胡绳武、金冲及、裘锡圭、黄永年、金重远、朱维铮、姜义华等一大批杰出历史学者。
历史学系学科门类齐全,中国史一级学科下设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专门史(中国思想文化史)等七个二级学科。世界史一级学科下设有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地区与国别史、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4个二级学科。
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中国史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2019年,中国史学科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历史学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中国史学科、世界史学科均续写佳绩、名列前茅。
历史学系秉承“予读者以史学之专门知识,养成史学之通才”的理念,培养能继承优良学术传统,理论素养深厚、具有创新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
一、名师荟萃,打造优质教学
历史学系教师队伍实力强大,在中国史、世界史领域都拥有齐备的师资,包括葛兆光、李剑鸣等著名学者,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历史学系现有专任教师71人(其中正教授39人,占54%)、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大学特聘教授10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古籍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2人。
历史学系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纪念活动
“硝烟与余响”——从未走出的二战
历史学系坚持“以本为本”,实施四年一贯制的“一生一计划”“一生一导师”育人新模式。教授们在积极为本科生上课的同时,还通过担任班级导师、书院导师等方式全面参与本科生学业发展和科学研究指导,为学生顺利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二、探索创新,优化课程设置
历史学系致力于培养理论素养深厚,具有创新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多元化发展的史学人才。为达成目标,历史学系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探索与创新。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历史学系施行宽口径的专业培养。专业必修课程方面,除了重视通史类课程、史学家的美德和技艺之外,在课程设计上涵盖史学史、史学理论、史学文献阅读方法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由浅入深、贯通课堂内外的必修课程体系。此外,历史学系还开设了丰富的断代史、国别史、文献与学术史/史学理论方法等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修读需要。大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进阶课程班级规模在20人以下,实现了小班化教学。
历史学系专业选修课设八个模块
以荣誉课程为核心,加强课程分类建设。历史学系围绕15门“荣誉课程”的建设,搭建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提升专业课程的难度、深度,建设了一批重视阅读、深度研讨型的小班化课程,培植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积极推进“西方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明”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国古代文明”课程教学团队不仅面向历史系开设专业课程,也为全校人文大类基础课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3年“西方史学史”课程教学团队合影
扎实推动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历史学系非常重视专业实践教学,每年都支持本科生前往西安等地进行教学考察。教学考察由专业教师带队,邀请当地文保单位专家讲课,将研究课题带到田野考察中。历史学系还拓展了在江南乡镇农村、口岸城市、红色遗址、档案馆、博物馆的考察调查与科研实践活动;在“口述历史”“上海史”“社会史”“环境史”等课程中引入田野调查、口述访谈、参观考察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出土文献选读”荣誉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考察河西走廊、藏经洞等地,实地探索文献出土的现场,在戈壁滩上与历史和古代文明相遇、相通。
2023年暑期历史学系、旅游学系师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考察
2024年暑期历史学系师生在含光门遗址博物馆考察
重视多语言和基础文献教学。历史学系重视学生的基础文献阅读和原典语言教学,开设古代语言课程如“古希腊语(上、中、下)”“基础拉丁语(上、中、下)”“楔形文字(入门与中级)”“梵文”等,同时也开设“专业日语”等现代语言。在此基础上,开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文献选读”“西方古典文献导读”“西方史学史原著导读”“古希腊史学原著研读”等基础文献课程,让学生把握一手文献,夯实史学研究基础。
重点打造“古典学”跨学科学程。2019年,历史学系与哲学学院、中文系联合推出“西方古典学(初级)”“西方古典学(高级)”2个跨学科学程项目,系统研究古希腊罗马的语言文学、历史、考古与艺术、哲学与思想。“西方古典学”学程汇聚了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举办多种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全校各院系的本科生参与,多位学生在完成学程后前往国外攻读西方古典学相关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历史学系多次主办“西方古典学”学程相关学生座谈会
三、推进教改,提升课程质量
历史学系重视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部规划教材、国家级一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成绩卓著。
历史学系所设课程的学生评教平均得分在全校居于前列,学生满意度高。“史学导论”“古希腊文明”“《资治通鉴》导读”“西方史学史”等4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性别与历史”“医学的社会文化史”“《三国志》与三国史”3门课程获得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建设立项。一流课程建设充分展现了历史学系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前瞻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培养未来史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改革项目《人人都能成为拔尖学生:历史学专业本科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创新》,获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另有四个项目获2021年度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
四、学术实践,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历史学系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术实践,实现科教融合。依托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大学FDUROP学术研究平台,鼓励本科生积极申报“?政”“望道”和“曦源”项目。此外,历史学系也积极支持学生参与日常实践及各类创新比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研究育人、实践育人。
历史学系拥有强大的学术支撑平台,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参与学术研究的机会和学术活动的体验。历史学系现有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和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2个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和文史研究院)、1个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还有新万博体育,新万博注册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等校级重点支撑平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文史研究院的教师也积极为历史学系本科生开设课程。
历史学系资料室占地面积达550平米、藏书13万余册,拥有大量网络数据库资源,将最新、最重要、最前沿的专业图书资料收藏入库,为本科学生开展学术活动创造优良条件。
历史学系资料室
五、全球合作,开阔学生国际视野
历史学系坚持推进全球化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来自美、加、英、德、法、日等国的多所知名大学历史学系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有50人次以上学生参加各类海外交流学习。同时,历史学系积极建设系列全英语课程,如“上海史”“中国历史:从改良到革命”,增加课堂讨论与实践考察环节,进一步丰富课程内涵。
历史学系于2023年首次开办国际暑期学校,以国际化、前沿性、融合交叉为特色,成为优秀学生拓宽视野、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2023—2024年共开设8门全英文课程,分别由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政治理论荣休教授、爱丁堡皇家科学院院士克里斯托弗·贝里(Christopher Berry)、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克里斯托弗·梅克斯特罗思(Christopher Meckstroth)以及德国洪堡大学教授迈尔斯·泰勒(Miles Taylor)等担任主讲嘉宾。
2024年历史学系国际暑期学校
“19-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期课程合影
六、立德树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学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分类施策、精准施教,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艺术、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搭建“史翼”学业引领平台,完善导师、辅导员、朋辈协同育人机制。依托历史学系全员导师制,形成“学术·人生·发展”导师沙龙、“新生导师访谈”“良师导学”专业课讲评会等学业引领品牌活动,围绕课程学习、论文写作、学业规划、校园生活等邀请专业老师答疑解惑,5年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
打造“史迹”实践创新平台。历史学系牵头,先后与上海“五馆四街三区两企一局”开展实践基地建设,运用社会大舞台的丰富资源,以实践为平台载体,形成一系列“五育”品牌项目。譬如,历史学系联合天平路街道进行红色研学路线开发,打造“重走红色之城,解码革命精神”上海城市红色情景研学活动项目,开展研学志愿服务;与上海市街道志编写示范单位临汾路街道共建合作,组织师生参与临汾路史料整理及街道志编写;推进上海市方志办、上海造币公司教学实习实践岗位建设,促进学生实习就业。
优秀学生代表感言
2020届历史学系本科毕业生,孙晴依
在历史学系的学习为我的学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贯通古今中外的必修课,到关注特定时空与主题的选修课,四年的专业培养构筑了我历史知识体系的核心框架,也赋予了我深入思辨和分析的能力。目前在北美攻读博士学位的我仍会时常翻阅当年的课堂笔记,尤其是由多位教授共同讲授的“西方史学史”课程——这门课触及了现代人文学科的若干核心概念理论与重要范式转变,对于我的学术思考有着持久的影响。在课堂学习之外,历史学系也十分强调“走出去”。从上海博物馆志愿者服务,到暑期西安考察活动,再到参与口述史访谈项目,这些实践经验让我领悟到学术与社会的对话,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如今,我也在协助教授为本科生组织与物质文化史相关的社会考察活动,而这些过往的实践经历也为我的教学方案设计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
孙晴依(右一)于2020年暑假参与历史学系金光耀教授对朱永嘉先生的访谈
2021届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陆祯严
历史学系的学术训练较为注重实践和师生互动,令我印象深刻。大二暑假,我们即在本系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苏州东山开展田野考察。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进村找庙、进庙找碑”,晚上热烈讨论直至午夜,让我第一次对历史学严谨的治学理念和严格的治学方法有了切身的体会。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我在课程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系统研读英、美、日等国外交档案并每周撰写详细的读档报告,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从原始史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陆祯严(第三排左三)参加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